放射治療|巫康熙醫師|血液病暨兒童癌症專業團隊

兒癌放射線治療

依據疾病的種類及特性有時只需單獨採用一種方式治療,但大多數可能需要合併兩種以上的治療方式。我們團隊的兒童癌症治療計劃,都是經由多專科團隊的充分討論下,給每位病童提供最好的治療方式及聯合照護。

I.兒癌放射線治療

多數父母在得知小孩罹患癌症時,心情多半惶恐,對於各種治療也感到陌生,尤其是放射線治療,常被聯想到原爆、核災等輻射傷害。其實,只要妥善運用放射線,審慎考慮劑量與範圍,對於特定的兒童癌症,將可以明顯提升治療效果並將副作用降至最低。
一般我們可以分成兩大類的治療方向:治癒性治療(curative)以及緩和性治療(palliative).
(1).治癒性治療(curative): 提高病灶控制率,進而有機會提升存活率,常見癌別有:
   1. 本身對於放射線非常敏感,可單用放射線治療治療,如精母細胞瘤。
   2. 合併化學治療,放射線可增加原發病灶或是藥物不易進入的部位(如腦部)的治療效果,如血癌,淋巴癌…等。
   3. 配合主要手術,輔助性給予化學治療以及放射治療清除殘餘腫瘤細胞,如腦瘤,神經母細胞瘤,威爾氏腫瘤 Wilm’s tumor,骨肉瘤(包括尤英式腫瘤Ewing’s tumor,橫紋肌肉瘤)…等。
(2).緩和性治療(palliative): 減輕病患不適,症狀治療為主。
   1. 對癌症復發或轉移後,無明顯治癒療法時,可給予原發或轉移部位的症狀緩解。

II.放射線治療的原理

放射線治療是以光波或高速粒子的型態傳送。利用較高能量的放射線來治療腫瘤或是某些疾病,就是所謂的「放射線治療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電療」。治療腫瘤高能量的放射線可以殺死體內的細胞,並防止細胞繼續生長與分裂,腫瘤細胞生長分裂的數目比一般正常組織細胞來的旺盛,放射治療就是利用這種特性,針對生長分裂較迅速的腫瘤細胞加以摧毀,而正常組織的修復能力較佳,所以周圍的正常組織傷害也較少。

III.放射線治療的過程

一個完善的放射治療需要相當多的步驟,因此需要一個完整的治療團隊,團隊成員包括放射腫瘤專科醫師,醫學物理師,放射劑量師,醫事放射師,護理師等通力合作,一步步完成治療的準備、實行、追蹤。基本流程如下:
1. 固定治療部位: 為求放射線治療準確,患者必須固定姿勢在治療台上一定時間。一般會製作固定模具(頭頸部面罩、定形發泡劑、抽氣式固定具..等)固定患者姿勢。由於有些病童無法配合,必要時,需在製作固定模具前、或是每日治療前輔以鎮定劑或全身麻醉,以達良好固定效果。
2. 模擬攝影: 一般採用電腦斷層定位模擬攝影,取得患者的身體影像資訊以供治療計畫製作。
3. 治療計畫: 使用順形治療(3DCRT)/強度調控治療(IMRT)/弧形治療(RapidArc)/螺旋治療(Tomotherapy)等不同方式替病患量身訂做專屬治療計畫。
4. 治療前定位驗證: 在正式治療開始前,使用驗證片確認治療部位,確保與事先計劃之照野一致,維持治療精確度。若有影像導引(IGRT)功能,甚至可以每天每次治療前都可加以確認,增加精準度。
5. 治療中評估: 開始治療後,每週固定至少一天由醫師評估病童目前的治療劑量、反應、副作用等,並視情況給予適當處置。
6. 治療後追蹤: 按疾病和病童情況安排後續追蹤檢查。

IV. 放射線治療可能的副作用

(1).急性副作用: 與治療部位、劑量有關,以下簡單列出較常見之症狀:
   1. 腦部: 噁心、嘔吐、中耳積水、掉髮...等。
   2. 頭頸部: 口乾、口腔發炎、味覺遲鈍…等。
   3. 胸部: 吞嚥疼痛、咳嗽…等。
   4. 腹部: 食慾不良、腹痛、腹瀉…等。
   5. 皮膚: 紅腫脫皮…等。
(2).慢性後遺症: 與治療部位、劑量、年齡有關
   1. 骨骼發育停滯:兒童年齡愈小,發育未成熟,後遺症可能愈大,日後可能會有畸形發展。
   2. 智力的影響:腦部照射後對智力發育會有影響,年齡愈小、劑量愈大,智力發育遲滯會愈明顯。
   3. 次發性腫瘤:小孩接受放射線照射,經過五至十年以後,有可能引發次發性腫瘤,其機率約為 0.05 ~ 3%。
   4. 內分泌系統的影響:如腦下垂體的照射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不正常、骨盆腔的照射會影響生育功能。

V.結語

在兒童癌症治療團隊中,放射線治療扮演著重要的一環。透過各專科緊密的溝通合作、家長病童的放心配合,可以使放射線治療在可處理的副作用下,達成最好的成效,改善病童的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