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點:
1. 嗜血症候群常以發燒和血球低下來表現,不易被早期診斷,嚴重時會惡化很快,所以一定要盡早診斷,盡快治療。
2. 也要盡早去找出引起嗜血症候群的原因,如病毒(如EB病毒)、風濕免疫疾病(如紅班性狼瘡)、惡性腫瘤(如淋巴癌),再針對原因去治療。我們團隊對嗜血症候群約80%的治癒率。
3. EB病毒引起的嗜血症候群,比較不易治療,我們團隊為了消除EB病毒,會加上莫須瘤(Rituximab),以提高治癒率。
4. 嗜血症候群復發時,需盡快做骨髓移植,為爭取時間,半吻合移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我們團隊對半吻合移植很有經驗,成功率很高。
嗜血症候群是白血球異常活化和增生造成免疫力錯亂,本來應對抗外來感染的白血球卻開始攻擊自己的身體,白血球不但釋放出大樣的細胞激素(Cytokine)造成身體的破壞,白血球更吞噬其他的血球(如:紅血球、白血球與血小板)導致血液檢查報告異常。
造成嗜血症候群導因
:遺傳家族性、惡性腫瘤、自體風濕免疫疾病所誘發、感染…等,都可能誘發嗜血症候群。在台灣最常見的是病毒所引起的感染相關嗜血症候群,最常見的病原為EB病毒感染,但其他病毒也會引起嗜血症候群,然而,因病毒離開人體後活性很快就消失,因此,臨床上可能會遇到導病原偵測不到的情形,但不管致病原因如何,都需盡早診斷和盡快治療。
臨床表現和診斷:
“嗜血症候群“顧名思義,它是一個症候群,因此可能侵犯多處器官與系統,病人會依據侵犯的系統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。在疾病早期,病人可能因為沒有太多症狀導致不易診斷。然而,到了症狀全部出現時疾病往往已經到了較嚴重的程度,這時,死亡率也相對提高。因此,如何早期正確診斷嗜血症候群雖然很重要,但對臨床醫師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需要許多有經驗的團隊來討論、分析與診斷。常見的症狀有: 1. 高燒不退(Prolonged fever ):這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。 2. 血球低下(Cytopenia):白血球、血紅素、血小板其中三個項目中兩項數值有低下情形。 3. 脾臟腫大(Splenomegaly):腹部超音波檢查可發現有無脾臟腫大。 4.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( Hypertriglyceridemia)或低纖維蛋白原血症(Hypofibrinogenemia) 5. 血中儲鐵蛋白(Ferritin)≧500ng/dL 6. 在骨髓、淋巴結或脾臟發現噬血現象(Hemophagocytosis) 7. 自然殺手細胞(Nature killer cell)活性低下 8. CD25(Soluble IL-2 receptor) >2400U/Ml
通常上述八個項目中只要符合五個就可診斷為嗜血症候群。其他臨床表現則包括:肝功能異常、出血傾向、低血鈉、肝臟腫大、淋巴結腫大、皮膚出疹…等現象。而如果侵犯到中樞神經,則可能出現嘔吐、頭痛、抽搐等其他神經學症狀來表現。
只要上述八個表現或檢查項目中符合五項就可確診為嗜血症候群。但是仍要排除是否有其他惡性腫瘤或者自體風濕免疫疾病,或其他感染的可能性。而骨髓(或淋巴結)中發現嗜血(Hemophagocytosis)現象則是診斷中很重要的項目,所以骨髓檢查很重要,但嗜血症候群在早期不一定有嗜血現象,這在診斷上需要十分小心和注意,這需要有經驗的醫療團隊加以分析和確定。
治療:
治療可分為治標與治本兩方面來進行。首先,治標的部分,嗜血症候群常會侵犯很多器官,造成很多器官的傷害。此時,阻止受傷的器官持續惡化是很重要的治療,如:輸血讓血色素足夠、輸血小板或凝血因子讓疾病不再出血或處於出血的風險、治療因抵抗力下降的伺機性感染、矯正體液電解質不平衡…等的支持性療法都是非常重要的,不然病情往往會有立即性的危險;在治本的治療原則包括: 1. 如果是家族遺傳性引起的話,在疾病控制後應儘早做骨髓移植。 2. 如有同時發現惡性腫瘤疾病,要再加上針對該惡性疾病的治療。 3. 如有同時發現自體風濕免疫疾病,則需加上自體風濕免疫疾病藥物治療。 4. 如果是細菌、黴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嗜血症候群,要加上針對感染控制的藥物治療。 5. 病毒引起的嗜血症候群:有些嗜血症候群的感染是找不到的,但這時身體已被活化的免疫力錯亂導致嚴重的自我攻擊,這時就要使用免疫抑制劑藥物讓錯亂的免疫力恢復調節,常用的藥物有類固醇(Prednisolone)、黃袍靈(Cyclosporine, CSA)和Etoposide(VP-16),這些藥物雖然有少許暫時性副作用,如:抵抗力下降、高血壓、血球下降等副作用,但若不使用這些藥物來協助免疫力恢復調節,則身體一再受到自體的攻擊,則只會讓疾病惡化進而危及生命。 6. 如確定是EB病毒引起的嗜血症候群,比較不易治療,我們團隊為了消除EB病毒,會加上莫須瘤(Rituximab),以提高治癒率 7. 中樞神經的侵犯:如果病患一開始有中樞神經的侵犯,就需要接受脊椎鞘內注射藥物治療,待病情穩定之後儘早接受骨髓移植來提升治癒率。 8. 嗜血症候群復發時,需盡快做骨髓移植,為爭取時間,半吻合移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我們團隊對半吻合移植很有經驗,成功率很高。
預後和結語:
嗜血症候群在東方(台灣和日本)比西方國家常見,它雖然不是惡性疾病,但卻有相當的致死率,我們團隊對此疾病有相當的治療經驗,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提升治癒率最好的方法。
而目前為止針對EB病毒感染引發嗜血症候群治療時,如加上單株抗體(Anti-CD20, Rituximab, 莫須瘤)治療,我們團隊治療經驗是相當不錯的。然而,倘若嗜血症候群不幸復發,盡早做骨髓移植是最好的治療。
目前嗜血症候群的治癒率,我們團隊和全世界先進國家統計之成績相同,約有八成治癒率,而治療的重點則是早期診斷與儘早治療,如果疾病到了晚期,很多器官已衰竭,此時的治療就較困難。